记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渊慧
中国黄金报记者 李 东
在部门员工与施工合作方眼中,他是一位极其严格、几近苛刻的领导。他说:“干工作,就应该像特种兵,有果敢的执行力。领导交付的任务,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不谈条件,不讲困难,没有任何借口。”
2012年8月份,他率领公司资源开发部员工焚膏继晷地奋战在勘探施工现场,日钻探进尺不断刷新,最高达到750米;单月进尺12026米,一举创造了西藏地区地质探矿史上月进尺的最高纪录。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兆学说:“这个小伙子成长很快,领悟能力强,执行力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金国际CEO宋鑫评价说:“跟往年相比,他们的探矿速度和勘探管理,有了质的飞跃。”
他自己掏腰包2000多元,为部门员工购买了10顶美军M88制式钢盔。他说:“安全是无价的。”他的军用62式望远镜和个人照相机,如今都成了部门公用品。
他最喜欢的一首歌是《相信自己》——“超越极限,超越自己,这是我的精神力量。”
工作之余,他喜欢邀人品茶,爱打篮球,爱看美国大片。
晚上因为缺氧难受睡不着觉时,他会找出年幼儿子的视频,乐呵呵地看上一阵子。
他,就是傅渊慧,现年33岁,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最年轻的副总经理,像特种兵一样战斗在雪域高原的中国黄金人。
快马加鞭
12月的西藏甲玛沟,昼夜温差达20多摄氏度。中午时分,紫外线非常强烈,温度有十几摄氏度,到了夜间却寒冷透骨。
入冬以来,矿区仅降过一场小雪,且早已融化、蒸发。现在,由于干燥缺氧,夜间干渴、憋闷而醒的人,越来越多了。“一晚上要醒六七次,不知不觉地鼻血就浸湿了被子。”傅渊慧说。
早上6点半,外面还是一团漆黑,傅渊慧翻来覆去实在睡不着,索性起床。他打开电脑,修改好汇报材料。这时,天已大亮。洗漱后,赶到食堂匆匆吃几口饭后,他便准备上山了。
越野车攀爬在蜿蜒的山路上,不停地左弯右转。到达海拔5270米的露天开采境界时,大家下车步行,走路喘得厉害,一走一停。气温比山下低了许多,山风冷飕飕的,几乎打透军大衣。
傅渊慧指着一个山坡向记者介绍说:“2013年的钻探施工主要集中在这个区域。钻探进尺总量是3.3万米,设计深孔2万多米,比2012年至少多了1倍,而工期却缩短了1个月。因此,钻探施工设计、钻探放点、工程招标、简易公路修筑等工作,要在2013年春节前全部完成。到3月底4月初的时候,天气转暖,马上开工钻探。”
与往年相比,2012年华泰龙公司的地质勘探平均海拔最高,达5106米;供水高度最大,达580米;钻探种类最多,有工程孔、水文孔、地质孔、变异函数孔等;施工斜孔最多,达25个;单价成本最低,零至500米的钻孔最低标段单价为671元/米。
创出了多项之最的2012年地质勘探工作,是在设计不断调整、施工周期不断压缩、交叉作业严重的情况下完成的。钻探现场施工在9月30日正式完工,比2011年提前了两个月;工期147天,钻探总进尺4万米,是年度计划的109%,预计新增铜金属量35万吨、金10吨、银1200吨、铅+锌35万吨、钼1万吨。
华泰龙公司总经理滕永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傅渊慧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突破了以往钻探施工模式,启用四五台挖掘机同时为1台钻机搬家,实现了开孔、施工、终孔、转场各关键节点的无缝衔接,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他本人,每天都会到施工一线去,在现场解决问题,切实肩负起了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下派干部的责任和使命。”
大爱无声
有这样一个场景,深深地印在了傅渊慧的脑海中。
2012年5月15日,钻探施工开始10天了。那天,下着大雪,气温很低。傅渊慧来到海拔5100米的施工队帐篷区,想看望一下钻探工人的吃住情况。走进帐篷的那一刻,他震惊了。4个五六十岁、头发灰白的钻探工人躺在地面木板上,衣着陈旧、脸色酱紫。由于高原反应厉害,他们头痛难忍,猛一看去,像落难的灾民。
当时,我觉得很心酸。”傅渊慧说,“这么大岁数了,从东北老家来到这里,他们太不容易了。”
傅渊慧想尽一切办法往前赶工期,希望在寒冬来临之前结束工程,让这些远离亲人在这样艰苦条件中工作的人们早一点回家。
但赶工期困难重重。2012年的三四月份,由于雨雪频繁,简易公路修筑缓慢,钻探无法开工。傅渊慧急得嘴上起泡,嘴角烂了,至今还留着疤痕。
车队队长宋绍满清晰地记得,4月1日晚上,傅渊慧跟他说:“明早7点半之前到公寓门口,我要上山。”宋绍满心想,那会儿天还没亮,太早了吧,9点才上班呢。
4月2日早晨7点15分,矿区还被笼罩在夜色中。宋绍满开车到达时,傅渊慧和资源开发部经理王德成早已等候在那里了。
车子到达海拔5100多米的简易公路修筑点时,施工队没有按照计划按时上山修筑公路。在下山时,傅渊慧遇见了施工队的车辆。施工队负责人显得有些意外。“我们昨天说好的,八点半检查现场施工,我说到做到,你们要是做不到,我们可以马上换施工队。”向来温和的傅渊慧发火了。
这件事让施工队见识了这位年轻新领导言必行的工作作风,而施工队有些散漫的工作态度自此改变。“一切以任务为导向,以进度为准绳。”这种行事要求和工作风格很快在资源开发部、简易公路施工队、钻探施工队形成。在接下来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简易公路修筑工程全部完成,钻探施工也同步启动。
超越极限
8月28日成为傅渊慧去年记忆最深刻的一天。
那一天,离当月结束还有4天,离当月1.2万米的钻探目标还有2000米的任务。当时日钻探进尺大约500米,完成目标问题不大。
当天一早,傅渊慧就带着资源开发部员工上山了。部门经理助理李军说:“当天,从海拔5100米到5298.4米共27台钻机,傅总挨个查看钻探进尺,对照目标进度。对于遇到难题的,傅总立即帮他们想办法解决。有的地方海拔太高,无法通车,他就一步一挪地走上去。前山后山一圈下来大约50平方公里,他走了7个多小时。”这一圈走下来,傅渊慧心里踏实了许多。
回忆当时的情景,傅渊慧说:“八九月份一共要完成2万米的钻探进尺。但是,进入9月,矿区雪天会变多,天气条件变差,供水管线上冻。因此,8月份1.2万米的钻探任务,是雷打不动的目标,必须完成,不能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拖延。”
晚上9点多回到山下时,傅渊慧累得不想吃饭。拿出手机一看,有20多个未接电话,是爱人打来的。电话回过去,那边传来焦急的声音:“一整天你跑哪儿去了?电话也打不通,把我们急坏了。”傅渊慧解释说山上没有信号。爱人问他还记不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傅渊慧意识到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于是打着哈哈向爱人赔罪说:“高原缺氧,记性不好,提醒一下好不好?”原来,当天是傅渊慧夫妇的结婚纪念日。
说起爱人,傅渊慧有些“心虚”,觉得自己亏欠她很多;但说起自己的团队,傅渊慧却充满着骄傲。他说:“资源开发部是一个具有顽强战斗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团队。部门经理王德成和经理助理李军,7个月没有休假,‘长’在勘探施工现场。其他员工也非常能吃苦,而且善于思考问题,总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个团队带给我的感动很多。”
华泰龙公司钻探进尺捷报频传的消息刊发在了《中国黄金报》头版位置。8月份,公司钻探进尺总量12026米,创造了西藏地区地质探矿史上月进尺的最高纪录。
就在记者到达西藏甲玛进行实地采访的前几天,傅渊慧前往西藏的山南地区考察了一个金锑矿。“那个矿的资源品位和储量不错,值得进一步考察和洽谈。”傅渊慧说。最近,他正规划前往“屋脊上的屋脊”——西藏阿里地区考察资源开发项目。那里海拔更高、气候条件更恶劣,离矿区1000多公里。
傅渊慧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提出了‘十二五’再翻两番、进军世界500强的战略目标。目标对资源储量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增长目标。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巨大的资源潜力。2012年,我们已在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多个地区考察了10多个黄金及铜多金属项目。2013年,我们会进一步加大资源考察力度,力争获得重大突破。”
在傅渊慧的宿舍床头,摆放着长长一排书籍,有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的、军事的、财经的……枕边摆放的是爱人和儿子的照片。
傅渊慧说:“资源储量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只有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探获、占有更多的资源,才能对得起组织的关心和培养,才是对父母、妻儿最好的回报。”
2013年1月4日《中国黄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