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报》(2014年5月13日 头版转矿业资源04版) 纪建国 杨涛/文
默默坚守的足迹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藏华泰龙公司员工宋青林
一顶被高原强日光晒得发白的安全帽,一身早已褪色的蓝色工作服,一双长满老茧且粗大的手,一张黝黑而布满沧桑的脸庞,这就是宋青林——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井下采矿场现场安全管理组组长。
他身躯不算魁梧,平时话不多。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却是 2014 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唯一获此殊荣的先进个人。
宋青林常说:“我是5300党支部的一名普通党员,也说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我能想到做到的,就是坚守。”这句质朴的话语,是他忠于职守的真实写照。
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一五”黄金行业劳动模范、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西藏华泰龙公司劳动模范……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宋青林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足迹。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业绩
人人都说矿山苦,但他却以苦为荣;人人都说矿山险,但他却以矿山为家。
1975年出生的宋青林,原为井下凿岩爆破工,2009年响应中国黄金集团的号召,来到青藏高原支援西藏华泰龙公司甲玛项目建设。他先守了一年的炸药库,后来调到生产技术部负责采矿现场管理,在海拔4500多米以上的矿山采场一干就是4年。
西藏华泰龙公司矿山采矿场的海拔在 4500 米以上,最高海拔达 5300 多米。这里“山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终年雪不断、四季穿棉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 40%~60%,被视为生命“临界区”。然而,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宋青林却说:“我过去干的就是最艰苦的井下凿岩爆破工,这些困难我能克服。”
在 4 年时间里,宋青林和他的 3 个伙伴一年到头都吃住在海拔 4500 多米的采矿场中一间简易的板房值班室里,每天奔波在海拔 4500 米~5000 多米的采场,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组织放炮采矿、安排出矿地点、督促生产进度、协调运矿车辆、填报生产报表。他在山上待得最长的一次,3个月都没有下山。4年下来,他负责的矿山采矿现场管理组已经累计供矿超过 800 万吨,平均每天达到了7000吨。
宋青林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却有着 14 年丰富的矿山工作经验。然而,由于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运矿流程尚未健全,作为一名矿山施工管理人员,他和同事们是一边摸索、一边施工,为了多出矿、出好矿,他和伙伴们积极寻找富矿,及时调配矿石品位。不知多少次,宋青林熬到深夜;也不知多少个夜晚,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一瘸一拐地回到宿地,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口就躺下。有时,他躺下不到5分钟,呼噜声就吵醒了酣睡的工友。工友郭庆半开玩笑地抱怨,有宋青林的呼噜声,再累你都别想睡着。
“工作踏实,任劳任怨,特别能吃苦。”工友刘同峰这样评价宋青林。
2013 年 11 月份,山上已经很冷了,宋青林感觉胃凉、难受,一连三四天胃疼得吃不下饭、直吐酸水。刚开始,他用瓶子装点热水,捂在腹部暖暖胃。直到第四天,他实在受不了了,才坚持到晚上下班后,到山下公司的卫生所里买了胃药和止疼片,之后便立即回到矿山采场驻地。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让其他同事替替你,或请示一下领导另外安排人呢?宋青林说,刚毕业的年轻人还难以完全适应高原环境,自己能坚持就坚持。当领导提出想给他换个轻松的工作岗位时,他又拒绝了。他说:“我现在还能坚持,要是哪天真坚持不住了,我再申请调动吧。况且,现在我跟施工队人员和运矿司机都熟悉了,现在看到车号马上就可以说出司机的名字。”
2013 年 12 月份和今年一季度,西藏华泰龙公司受限电和恶劣气候影响,未能完成生产任务,宋青林和大家一样格外着急。3 月底,公司恢复生产后,为了赶上工作进度,宋青林带领团队坚守在一线,也不知多少次忘了时间、忘了休息。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把耽误的生产任务抢回来。
有一次,由于运矿司机与工友发生口角,司机把工友紧紧围住。关键时刻,宋青林灵机一动,连忙带着身边的一位藏族管理人员上前去做工作、讲道理。经过苦口婆心地调解,问题得到了圆满地解决。工友郭庆说:“宋青林的脾气好,协调能力特别强,要是没有他,那天不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宋青林经常动员和号召施工队尽量多出矿、出高品位矿,“要是公司亏损了,你们也会跟着亏损;要是公司赢利了,你们也会跟着赢利。”
经过共同努力,矿石品位由之前的0.5%提升至现在的 0.7%以上,按照 6000吨/日的处理量、90%的回收率计算,每天可多产 10 吨左右的铜金属量,再按照5 万元/吨价格计算,每天可多实现产值50万元左右。
对此,公司分管生产技术部的副总经理何水清说:“宋青林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了超出岗位职责的力量”。
在恶劣环境下筑起安全长城
2014 年 2 月,随着矿山采矿生产由露天向井下转移,宋青林改任井下采矿场现场安全管理组组长。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多家施工队伍交叉作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在井下采矿一线工作过多年的宋青林深知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因此,在管理工作中,他坚持“管生产就要管安全”的理念和做法。
“在井下,什么最重要?不是开采了多少矿、掘进了多少米,而是安全。没有安全,多大的产量都没用,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宋青林多次坚决又诚恳地对承担采矿任务的施工队负责人说。
有一次,承担采矿施工任务的江西威乐公司一名工人的安全帽护绳断了,宋青林硬是没有让这位工人下井,而是回到住处找来针线包,帮他缝好安全帽护绳后,才让他下井。“虽然缝得有点难看,但是还挺结实的。”江西威乐现场管理员吴恩典笑着说。
还有一次,井下炮烟过浓,通风状、况不良,正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宋青林当机立断,大声呼喊让所有工人立即出井。最后一个工人踉踉跄跄地跑出井口后,差点倒下。宋青林对情况的正确判断,成功地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2013 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晴朗的天空突降暴雪,正在海拔 5000 米采场指挥运矿的宋青林立即组织车辆下山。前 3辆车顺利下去了,后两辆车由于路面结冰被卡在了半山腰。见此情景,宋青林立即协调施工队伍的铲车前来支援。暴雪中,宋青林顶风冒雪在前面指挥着铲车,铲车在中间铲着积雪和冰块,矿车 紧 跟 在 后 面 缓 慢 地 一 点 一 点 往 下挪。
暴雪中,宋青林不知跌倒了多少次,眉毛上挂满了雪,全身上下都湿透了,爬起来继续指挥铲车和矿车。从下午 3 点开始,直到晚上 6 点,矿车才安全地下山。而之后,宋青林却感冒了一个星期。
由于宋青林工作一丝不苟,他所在的班组从 2010 年成立至今,保持着累计1500天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的纪录。
谱写黄金人奉献之歌
2009 年春天,宋青林刚刚进藏时,头疼得十分厉害,整晚都无法入睡。面对痛苦不堪的折磨,宋青林给自己定下一个期限,要是忍受一个月还适应不了,就返回内地去。一个月过去了,他以坚强的毅力,强忍着高寒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等各种痛苦坚持下来,而这
一坚持就是5年。
矿山采场现场管理组驻地位于海拔4500 米牛马塘的山坡上,高高的山崖、简易的板房,没有网络也不能洗澡。宋青林和他的伙伴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每天往返于矿山采场和生活驻地,每天过着这种“两点一线”式的平淡、枯燥的生活。
高原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一天干下来,身子骨都累得像散了架似的,很多人承受不了,选择了退却。有时极度苦闷的他,就会给家里人打电话,诉说心中的不快。
每当这时,老矿工出身的父亲就会劝慰宋青林:“一定要坚持住,不能怕吃苦,当年老一代矿山人工作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机械化,采矿全凭一双手。”
宋青林从父亲的话语里,理解了中国黄金人的含义,便慢慢地不再说苦、说累。凭着不服输的性格,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高原干出个样来。终于,他凭借自己的实干精神成为采矿一线的生产骨干。
为了打发生活中的寂寞和空虚,宋青林找来花盆,再找来一些草种子,在花盆里种草。每天下班后,看着花盆里长出嫩绿的小草,再给草浇浇水,他感觉非常享受。
公司实行集体休假制,宋青林每年有 119 天的假期,因为工作紧张,他每年都要奉献出 60 余天的假期。就连公司每半月休息一天这种难得的休息日,宋青林也几乎从未享受过,更谈不上到拉萨市放松一下,或者改善一下生活了。
休不了假倒没什么,让宋青林最遗憾的是,不能在年迈的父母面前尽孝,不能好好地陪陪妻子和儿子。
作为儿子,宋青林感到愧对 74 岁的父亲和 71 岁的母亲。母亲多年前就患有脑血管疾病,经常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可是他无法在床前尽孝。母亲心疼他,劝他回内地找份轻松的工作,别把身体累垮了,但被他拒绝了,幸好父亲能理解并支持他。
作为丈夫,宋青林长年坚守在雪域高原,不仅让妻子承受两地分居的痛苦,还把照顾父母和儿子的责任丢给了妻子。善良勤劳的妻子知道他的不容易,便默默地挑起了家庭重担。
对待家庭,最让宋青林感到愧疚的人是儿子。去年,宋青林答应儿子,休假时带儿子去北京旅游。然而,到了该休假的时候,宋青林却因工作无法回家,只能在电话中给孩子解释。
可是,15 岁的孩子根本无法理解父亲的苦衷,冲着电话大喊:“你骗我!”然后,“啪”的一声挂掉了电话。
电话这头的宋青林,感到一种撕心的痛,感到愧对自己的孩子,拿着电话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
还有一次,儿子在课堂上被老师批评了,扭过头就跟老师玩起了失踪。无奈之下,老师给宋青林打电话告知了情况。远在西藏的宋青林焦急万分却无计可施,只有一边让妻子到处寻找儿子,一边苦苦地等待消息。
妻子找了一下午,总算找到了儿子。宋青林没有责怪孩子,只默默地在电话里跟妻子叨咕了一句:“我对不住孩子。”说完,就哽咽了。
寒来暑往、冬去春回,在“大家”与“小家”的抉择中,宋青林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也正是如此,他得到了更多人的尊敬,获得了西藏华泰龙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以及市、省,直至国家级的荣誉。
在荣誉面前,宋青林依然那样朴实。4 月 29 日晚,刚刚从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载誉归来的他,站在西藏歌舞团莅临华泰龙公司庆五一“欢乐送企业”慰问演出的舞台上,一个劲儿地感谢公司领导的关怀培养和工友的支持:“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不仅是我个人的光荣,也是华泰龙公司和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的荣誉。”
谈到今后的打算,宋青林说:“没啥好说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干好工作,只要身体允许,一定会坚持到甲玛二期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