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报》2015年8月21日 鲁茸益新/文
浅谈在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央企业如何开展党建工作(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驻少数民族聚集地的中央企业应如何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才能突出民族团结核心、让文化和谐交融、形成央企特色体系,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本文以华泰龙公司为例,提出了更好的做法,让党建工作围绕企业中心,科学谋划,系统发展。
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华泰龙公司”)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直属的控股子公司,2007年12月9日在西藏自治区注册成立,公司现有正式员工926人,其中藏族员工346人。华泰龙公司自进藏开发建设甲玛项目以来,积极承担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党建责任,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党建工作新模式,以党建统领全局,促和谐、保生产、谋发展,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践行“三严三实”活动主题,与公司少数民族员工座谈,定向帮扶,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矿区周边甲玛乡党委、村党支部开展三方共建活动,倾听乡村党组织的意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该公司的一系列做法,使党的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党员团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了甲玛矿区生产建设与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少数民族地区党建与资源开发并举的新路。
华泰龙公司先后获得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企业”,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企业社会责任示范基地”,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2012年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该公司5300党支部获得中组部“2012年度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围绕生产建设中心开展企业党建工作
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开展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和谐共建、造福地方”的主题,要从企业内部实际需求出发,以和谐矿区建设统领企业全局工作。华泰龙公司通过大力弘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奋斗精神,开展以“挑战极限、追求卓越”“建项目、立丰碑、塑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激发企业基层党支部的源动力,努力构建“安全第一,依法经营,科学发展,管理有序,队伍稳定,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高原矿山企业,使企业党建工作始终站在引领企业发展的最前沿。
不断拓展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西藏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气候环境恶劣、建设任务繁重,甲玛项目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边疆的稳定和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关系到中国黄金集团乃至中央企业在西藏地区的形象和声誉,特别是在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员工的思想动态,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
华泰龙公司5300党支部按照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党委的要求,在每个项目小组中成立了党小组,坚持将项目建设和项目党建同步推进,做到了“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建立党小组,党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进程,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指示精神。
为企业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青年员工正确对待名利、成败,使每个党员特别是少数民族党员都能自觉地围绕和谐矿区建设开展工作。
二要强化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基层支部密切配合、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了解掌握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使青年员工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要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为基层党支部解决其在创建和谐企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基层党支部在员工心中的地位。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华泰龙公司完善了员工激励机制,做到了“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把政治生态建设贯穿于项目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全过程,巩固和加强了风正、心齐、气顺、劲足的矿山建设局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