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网站!
  • 今天是:

专业处置“危难险重”的高原达人

时间:2018-09-19 来源:未知未知 点击:657

采金人  2018年9月19日  李文江/文

   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选矿二厂是西藏最大、半自磨机亚洲第三的大型选矿厂,这里有一群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选矿二厂,望着云缠雾绕的破碎车间,俯视着蓝天白云下的废水回收站,看着飞速旋转的球磨机,一个人的眼里既模糊又清晰。模糊,是因为四年多来的含辛茹苦,在这一刻终成正果,感动而泪,清晰,是因为他见证了选矿二厂从蓝图变为现实,从山沟走向世界。

   他是刘璇遥,选矿二厂副厂长。四年来他一直奋战在一线。从处理工程遗留问题到打通工艺流程,从完善和优化工艺流程到达标稳产,再到日常处突,每个环节、每件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为选矿二厂的建设、生产、发展作出了贡献。

扎根一线,苦钻业务技术

   西藏高寒的气候,严酷的自然环境,对于创业者来说,都是极端的考验。在这里,就连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氧气,在这里也成了奢侈品。2010年4月,刘璇遥来到这里,成为华泰龙选矿一厂的第一批员工。

   他怀揣着梦想而来。大学毕业后,刘璇遥加入到云天化矿业公司,从事选矿技术管理工作。云南是他的故乡,分配的工作又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他若一直在干下去,前途必将无量。

   2010年,得知华泰龙公司急需专业人才时,学习选矿专业的他,不顾家人和同事们的劝阻,义无反顾奔赴高原,成为选矿一厂一名“小小螺丝钉”,一干就是四年多。

   创业之初艰辛多。当时选厂基建项目刚完工,基建遗留下的扫尾工作、工艺流程的优化、设备的磨合匹配、入职员工的技能培训……诸多工作千头万绪。

   刘璇遥凭着专业知识和从业经历,被厂领导委任为选矿技术员。白天他带班与员工一道打扫厂区卫生、粉刷车间墙壁,晚上,则躲在8人间的简易房内,研究工艺流程,并结合工艺要求撰写员工培训教程。

   “他除了上班就是坐在床边写写画画。”据他室友回忆说,有时我睡醒了,看他披着棉衣,缩着脖子,哈着热气温暖着双手。我劝他不能太拼命了。他总是说:“没关系,我年轻身体吃得消。”

   正是这股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干事的韧性。2014年底,刘璇遥被公司任命为选矿二厂副厂长。

   这是公司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信任和期待,而对刘璇遥来说,则更多的是挑战。他除了要重走“来时路”,还要接受更艰苦的生存考验和工作上的挑战。

   二厂建设纵跨海拔4200至5100米,这里高寒缺氧,氧气只有内地的60%,被誉为“生命的禁区”,一年中有九个月是风沙漫天,雨雪冰雹的天气,徒步走在这里也要一步三喘。

舍身堵水管落下病根,成了“药片厂长”

   每天清晨,在二厂经常看到一位行色匆匆,身材矫健的身影。他进厂的第一件事是先进中控室,了解完生产情况后,又马不停蹄地奔向海拔4970米的破碎站,再从破碎站赶到污水处理站。若遇到雨雪天还要翻山到十几里外的尾矿坝去巡检。

   平常一个来回下来,需要2至3个小时,查看完所有工段生产情况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回办公室,开始吃药。

   这就是刘璇遥。每天他都重复着这样的路程。在不知情人的眼中,他与常人无异。但在二厂大家私下都叫他“药片厂长”,大家见他第一句话:“您吃药了吗?”

   2017年11月选矿二厂进入紧张的试产期。二厂试产关系着中国黄金集团的声誉,寄托着集团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华泰龙公司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选矿二厂更是克服种种困难,采取一切措施,全力以赴确保试产成功。

   试产正在进行的一天晚上,刘璇遥耳边,突然响起阵阵“咝咝”声,正在中控室值班的他,立即从椅上弹起,冲出门外。他发现一系列半自磨机前的高压水管与阀门连接处向外冒水,喷涌而出的水如一道道利剑。

   “我看到刘厂长边脱衣服边向阀门冲去。我也没多想就一起追上前去。”磨浮值班长丹巴说,开始我俩试图用衣服堵住水口,但不等我们靠前就被冰冷的水汽和强大冲击力吹到一边。因为阀门离地太高,水的冲击力太大。尝试几次失败后,刘厂长只好踮起脚尖,把衣服放在胸口挺起腰用力往上盖。后在维修工从东升等人的配合下,方将水管堵住。

   你们没见到当时的场面,刘厂长那叫一个英雄,他堵水管的情景,简直就像黄继光。从东升声情并茂地描述当天的情形。

   当时正值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夜间气温零下二三十度。作为一厂之长,刘璇遥完全可以坐在那里动动嘴,指挥指挥,让别人去做。但他不是这样的人,每件事他都要亲力亲为。周围的同事大多对此不解,纷纷用爱惜中含有责备的语气劝告他。

   “个性使然。”他不以为然,笑笑说,衣服湿了,可以晾干;病了,吃吃药打打针就好了,但是生产不能耽误。

   从此,他就成了医生的常客,与药片结成了伴侣。

   鉴于他的健康状况和二厂的工作压力,组织和领导准备给他安排其他的工作岗位。他却说:“我就是离不开四年朝夕相处的弟兄们,舍不下为之倾注四年心血和汗水的选矿二厂。”

   他的举动令人心惊心颤,感动得让人落泪无语。有了领导的舍身,才换来了员工的舍命。

急难险重处,总有他的身影

   “他对工作不是负责,而是极端的负责。重活险活,他比谁都跑得快。”选矿二厂厂长助理刘建伟对他如此评价,他是个闲不住的人。

   2014年10月至11月,矿仓放矿漏斗接连发生三次故障,导致270米高,直径4米的矿仓连续积矿上万吨。经厂务会议研究决定:矿仓停止进矿,然后再从放矿口放矿,把料仓清空后,根据情况再做对应彻底根治。

   事后,据参与者回忆说,当打开震动给矿机的一刹那,泥浆裹挟着矿石喷涌而出,滔滔的泥石流将100多米长的皮带连同下面的支架瞬间摧毁,皮带过道都是齐腰深的泥浆和矿石。

   面对突如其来的难题,刘璇遥向厂领导请缨,并建议各车间留足值班人员,剩余人员全部参加清淤工作。

   一场战天斗地,自力更生的“上甘岭”战役,在海拔4700米的溜井中打响。

   参战人员兵分三路,实行三班轮换作业。为保证工期进度、质量,他们将任务落实到天,分解到班组。规定接班人员要对上班的任务进行检查和监督,厂领导随班参加劳动。

   目标明确,任务到班组,领导参与,员工们干劲倍增。他们自带干粮,昼夜鏖战在工地上,饿了吃方便面,渴了喝瓶矿泉水,困了随便靠墙迷瞪会,醒了就继续干,手套破了就直接用手。

   1万吨矿石,近40名员工,45个昼夜:干粮、方便面、矿泉水:铁锹、手推车、人均每天清理矿石5.5吨。

   这样的劳动强度,这样的劳动难度,这样的劳动任务,即使内地,一个强壮劳力一天完成如此的工作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何况这里是人人谈之色变的高原。

   因此,在某种意义说,二厂的成功是员工们凭着一腔热血,靠着双手用小推车推出的,是用方便面和矿泉水支撑起来的,更是参战员工的心血和汗水浇筑出来的。

   四年来,刘璇遥直接参加危难险重“处突”大事件不下十次,主持完成流程中小改小革达数千项,技措技改700余项。

   在选矿二厂,乃至华泰龙公司,还有无数的“刘璇遥”。

   无论是奋战在一线的员工,还是坚守岗位与在员工朝夕相处携手并肩的基层干部,再到殚精竭虑、奔波操劳的公司领导,他们的故事无不像刘璇遥一样动人。

   他们在雪域高原的一隅,用自己在路上的每一天,每一步的奉献和执着,汇聚成撑起中国黄金发展、进步和希望脊梁。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