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网站!
  • 今天是:

为了富边兴藏之花永不凋零—— 记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公司5300党支部驻村党小组

时间:2017-09-21 来源:未知未知 点击:375

    在辽阔的西藏高原,从高海拔的酷寒山区到繁华的城乡,从人迹罕至的牧场到千乡万村的万家灯火,只要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和足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驻村队”。多年来,他们扎根基层,奉献社会,服务群众,将党中央国务院、社会各方的关心和温暖送到群众身边。

    2011年11月,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公司(简称“华泰龙公司驻村队”)践行央企政治责任,参与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派出三支驻村队分赴日喀则市江孜县“两乡三村(卡堆乡宇卓村、卡吾村,日星乡吹美村),开展驻村工作,先后60余名队员与驻地群众同吃同住共奋斗,与乡亲们结下了深情厚谊,在驻村路上付出艰辛,洒下汗水,也有沉甸甸的收获。                  
    四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笔者走进驻村队,与他们一起感受驻村岁月中的别样“风花雪月”。
可数的几粒米,小孩拳头大几个馒头,就是一顿早餐
    内地四月已是草长莺飞,生机盎然,高原却是冰凝大地,一片沉寂。
    进入夏季,高原的天亮得早,七点不到,在宇卓村委会内,李波和他的队员们简单洗漱后,按照之前的分工,开始生火做饭和打扫院落。
    一眼见底的米汤和几个小孩拳头大的馒头,就是他们眼中“丰盛”的早餐,这样的早餐他们已经坚持一年多了。
    “这样早餐有营养吗,队员们身体能吃得消吗?”
    “我们一直这样吃,都习惯了。”李波告诉笔者,就是这样的早餐,有的队员仅喝一碗汤,有的只吃一个馒头,但干起工作个个生龙活虎。
    在不知情人的眼中,驻村工作是一个修心养性的好差事。在贫困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村民的大事小情,地方政府的工作部署、活动安排都必须靠驻村队来完成,可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
    由于思维和理解的差异,有时为了落实一项工作,来回需要往返十几次,翻译使出浑身解数,千百次地讲解,但村民还是一脸茫然,队员们也只能不厌其烦从头“掰开揉碎再讲”,直到村民彻底明白为止。
    “错过饭点,只能吃方便面,有时连方便面也吃不上,只能饿着肚子。”队里藏语翻译扎西次旦说,去年村里举办庆祝3.28文体汇演,队员们送上村民喜爱的青稞酒、啤酒等饮料食品,唱累了跳累了的村民,围坐一起,饮酒喝茶,吃点心。可在现场维护秩序的队员,从早上9点一直陪到下午9点演出结束,期间大家米水一滴未尽。 
    吃饭没时,干活没点,是每个驻村队的常态。对上面催得急的工作,为了节省时间赶进度,在做饭时就会多做点,一顿吃不完下顿热一下再吃,像这样热了再吃,吃了再热的重茬饭,吃两三天是常有的事。所以,在驻村队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不生不熟吃了长油”“无论什么饭菜,只要做熟就行”。
    华泰龙公司驻村队员来自祖国各地和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爱好 ,但在饮食上从不挑剔。6年来,在历届驻村队员中未曾发生过一起因吃不到一起,而发生口舌。
    “吃驻村队第一顿饭,我就尝到没有加盐,看到大家津津有味地吃着,也不好意思扫大家的兴致。”回忆起刚到驻村队工作,吃饭时的情形,荣统强还记忆犹新,他说:“现在好了,一方面是公司对队员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视,每季度都会派领导到驻村看望大家,并带来食品和新鲜的水果;另一方面队员也比较注重饮食健康。”
    现在, 在驻村队中随便找一名队员,都能做出一道甚至几道“拿得出手”的像样菜。李波自豪地说。
    在与他们交谈中,我惊讶地发现,队员们的手指甲表面都呈凹状且向内生长,在手指根部也没有看到常人应有的“小太阳”。
吃水要到几里外的乡政府去拉,一车水到驻村点只剩下半车
    被群山峻岭环抱的卡吾村,平均海拔4200余米,这里山高沟深,水低田高,年降雪降雨量稀少,仅在夏季三个月中能看到绿色,是典型高海拔酷寒干旱农牧区。
    “风刮沙石遍地跑,一年氧气吃不饱,六月酷暑下大雪,春夏秋冬穿棉袄。”这是卡吾村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村里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纷纷选择逃离故居,卡吾村成了“空巢村”。
    2011年公司第一批驻村队员,刚踏上这片土地,看到面前凄凉的景象,队员杨天堂抓住车门不下车,愁肠满腹地恳求带队领导:“我不驻村了!我要回公司,打扫卫生也行。”
    村中有一条贯穿东西的小河,发源于雪山,仅在融雪季节有水,因水中含有多种致病细菌,村民吃水要到几里外的邻村去拉,村民守着小河却解决不了饮水的难题,每逢雨季还要饱受洪涝灾害之苦。
    “水贵如油,不能将吃水难转嫁到邻村。”驻卡吾村后勤干事廉双科说,我们吃水要到七公里外的乡政府去拉,经过一路的颠簸,到驻村点只剩下半车水,还得省着用,才能保障一周的用水。
    在高原,行走相当于内陆负重20公斤,解决日常洗漱用水,队员们经常要来回数次爬过几十米高的堤坝到水库里取水,洗衣服也是如此。夏天水温还行,秋冬两季,水冷刺骨,寒风呼啸,刚洗完衣服,双手涨红麻木,到了晚上发烧痒痛,手关节肿疼几天内不能散去。提起冬天洗衣服,队员们个个谈之色变。
    水和空气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恰恰这两项重要因数是卡吾村与生俱来所欠缺的。
 当漫山遍地的野草由绿变黄,高原寒冷而漫长的冬季就要来了。冬季是高原最难熬的季节,因为缺氧,队员时常出现太阳穴胀疼,睡眠质量差,耳鸣等高原反应。
    “白天忙工作,身体感觉不到有什么反应,但到了晚上,入睡就成了难题。”即使勉强睡着,也睡不踏实,常常在睡眠中疼醒。被队员称“廉指导”的廉双科,在驻村岗位上坚守了三年,有着丰富的高原生活经验,他说,醒后再睡很困难,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床上翻来覆去到天亮。
你们必须要付我工钱
    艰苦的环境、困苦的生活,要靠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精神支撑;落后地区贫困群众的传统思维和观念的改变,要靠智慧和经验。
    2016年6月,驻村队无尝为宇卓村一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建造一座塑料大棚,帮扶发展蔬菜种植,助力其脱贫。大棚建成后,该村民理直气壮向驻村队索要劳务费:“管理大棚,我付出了劳动,你们必须给我工钱。”
    面对哭笑不得的要求,队员们用真诚的行动给予回答。在随后的种植经营中,队员们为他买来菜苗,提供田间技术指导,多次自费送他到外地学习种植……
    在驻村队员们无私的帮扶下,该贫困户当年摘掉贫困帽子,跨入致富行列。队员再与他开玩笑,再提起此事,他一再求饶别提此事。
    当前,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网络逐渐普及,村民玩微信渐成时尚。为解决村民手机上网难,宇卓驻村队决定架设宽带。因网线端口接线盒在一户村民屋顶上,电信工作人员上门接线,遭到房主全家的断然拒绝,家人扬言:“别说是驻村队,就是县长、县委书记来也不行。”该户人家的过激反应,队员们始料未及。
    村民的强力阻止,一定是我们的工作存在让村民不满意的地方。队员经过反思后,多次登门虚心请教,真诚的行动,暖人的话语,打开了村民的心扉。在队员不知情下,村民自己爬上房顶把线接上。
我们的老百姓是质朴的,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只要我们视“人民如父母,乡亲是好朋友,”对群众的诉求,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积极回应,百姓才能把我们当做“知心人”“贴心人”。
在驻村的过程中,锤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积累了工作经验,为我今后人生道路走得更长,更远提供了精神动力。驻卡吾村工作队队长胡华三感慨地说。
                    
                             
5300党支部驻村党小组/李文江)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