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网站!
  • 今天是:

奋战一线的“最美电工”——记西藏华泰龙公司机械动力部外线班组

时间:2018-11-24 来源:未知未知 点击:620

   在甲玛的山水之间、沟壑之中,活跃着一群人,他们与“线”结缘,因“电”相识。可以说,甲玛沟最美丽的地方他们领略过,最险恶的地方他们体验过,他们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大山深处的光明使者”,他们就是华泰龙公司机械动力部外线班组的电工们。

   外线班组现有员工10人,管辖6条110千伏线路,总长度74.442公里,跨越崇山峻岭,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10千伏线路26条,总长超过60公里,只要有电线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班组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快50岁,最小的尚未成家。公司成立十年来,他们始终执着地守卫在公司安全用电的“前哨”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和热血。

   机械动力部经理李国峰对外线班组的队员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始终能以饱满的激情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电工的使命,感染与激励着身边的同事”。“外线班组是机械动力部重要的一份子,我们因他们而感到自豪。”李国峰继续说道,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历经岁月的洗礼,外线班组的队员们在公司提供的平台上尽情展示着他们的才华,发挥着他们的光和热。现年37岁,已经在公司工作近10年的安从富,从一名电工成长为外线工段的工段长,他的成长轨迹折射着华泰龙公司从筹建到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每次有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

   安从富向笔者讲述刚来华泰龙公司工作的情景:“那时的华泰龙公司刚刚被中国黄金整合,变电站设备老旧,里面被蜘蛛丝缠绕着。”面对这样艰苦的条件,他没有退缩,他心里清楚,一定要把变电站维护好,这样公司才能正常生产。于是他和同事们仔细清理变电站的杂物及周边的杂草,并把变电站的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

   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哲人们把人生比作路,是路,就注定有崎岖不平。电工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要进行用电排查,时刻保持警惕。很多地方交通工具无法抵达,很多时候得靠他们的双腿,一走就是几十公里。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披星戴月、迎寒送署。他们无数次在酷暑下、风雪里整改抢修。遇到冰雪封山,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他们肩挑背扛,徒步进行线路抢修。用人力抬杆、立杆、除冰、接线,让一条条线路恢复供电。

   三十出头的段金章,已经在华泰龙公司工作6年,他个头不高,却热衷于钻研业务。用段金章的话说,农村出身的他,能在华泰龙这样的大企业谋求一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必须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段金章说道,随后,露出了孩子般天真的笑容。

   有句话这么讲:“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笔者想说,“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能吃苦”。提起电工巴桑,班组里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作为一名藏族员工,他业务扎实、工作务实,粗活、重活抢着干,每天他都会到现场进行巡逻检查,小到一颗螺丝钉,他都不会放过。“别看这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都存在发生安全隐患的可能,检查中依旧不能有任何懈怠”。巴桑说道。

   笔者第一次见到同事们口中的“小孙”是在一次铺设电缆的任务中,他正埋着头工作,丝毫没有察觉到有人向他走来。“小孙”全名孙银杰,四川甘孜州人,身体健壮的他穿着一身工装,沉重的工具包斜挎在肩上,仿佛要将这个身高快一米八的汉子压垮,安全帽下那张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脸。他工作热情、技术高、负责任,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从来不会说半个不字,这是大家对“小孙”的一致评价。

   当你还在睡梦中做着美梦时,可能外线班组的队员们正在冒着严寒抢修故障线路了。对于他们来说,手机必须时刻保持畅通,全天候待命。每天上班后,队员们都会对线路做一些常规的检查,这里紧紧螺丝、那里测测电压,这里接个电线、那里改个线路……这些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风雨无阻,保证它们能正常“上岗”。遇到突发事故,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抢修。

   外线工段副段长孔令新给笔者讲述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抢险,“有一次,凌晨一点左右,正在睡梦中的他,放在枕边的手机突然响起,露天采场发生线路故障,要求马上进行抢修”,险情就是命令,不能有一刻耽搁,接到任务后,他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海拔5000多米的露天采场,夜间温度达到零下20度,刺骨的寒风像针一样穿透厚厚的迷彩服,队员们夜间冒着严寒,白天顶着强烈的紫外线,连续“作战”两天两夜,终于将线路恢复正常,为露天采场正常生产提供了保障。

   “电工修理就像看病,必须对症下药,只有找准了病根才能彻底治愈。”这一点,外线班组的同事们感受最深,小到公寓断电,大到高压线路出现故障等等,一个是关系到员工的生活,一个关系到公司的生产,都不能耽误,必须在第一时间解决,外线班组的兄弟们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他们都是好样的。现为机械动力部副经理,分管外线班组的王楠说道。

   对于电工这个职业,电工郭文伟有自己的看法,“这个行当,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学习和熟能生巧,这就是电工。”郭文伟继续说道,班组每周二会定期组织队员们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工作中,遇到不懂的,他都会虚心向老师傅请教或者查阅相关资料,现在他对电网、线路、变电站等一系列供电知识了如指掌,也能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

   为什么要这么卖力地工作?面对笔者提出的问题,电工纳杰扎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一要对得起华泰龙给我的工资,二要对得起相信我的领导和同事。这简简单单的“对得起”三个字,透视出纳杰扎史的责任心和深藏内心的善良。

   “喂,您好,是公司外线班组吧,抽水泵抽不出来水了,可能是供电线路出现了问题,麻烦您给看看”“宿舍线路故`障,麻烦您给维修一下”。当手机铃声再次响起,他们毫不犹豫的背起工具包,开始了一天的“征程”。在艰苦的电力抢修一线,他们把责任当成习惯,把苦累当成磨砺,把付出当成快乐,用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的闪亮一面,更用行动证明着无愧于“最美电工”这个荣誉称号!

(党群工作部/吴安平)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