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网站!
  • 今天是:

14年扎根5000米雪域!他说“华泰龙就是我的家”

时间:2025-09-04 来源:未知 点击:22

在海拔5000米的雪域高原上,风卷过山脊,寒意刺骨。这里远离城市喧嚣,没有万家灯火,却有一群人默默坚守在矿山深处,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黄金人的奋斗篇章。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露天分矿副矿长何波,这个从云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孩子”,便是其中一位将生命融入高原、把华泰龙公司当作“家”的典型代表。

“华泰龙就是我的家。高原忘性大,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忘了自己在内地还有个家。”说这话时,何波正站在海拔5000米的露天采坑边,眼睛里闪烁着笃定的光。那光,是海拔5000米雪线之上不灭的灯火,是他14年来日复一日用脚步丈量矿脉、用责任守护安全的执着,更藏着他对西藏华泰龙公司最深沉的情感。

择“家” 从地质梦想到雪域高原的坚守

2011年的夏天,西藏大学校园里的一场招聘改变了何波的人生轨迹。彼时,中国黄金集团旗下西藏华泰龙公司来到学校招聘,“现代化大型矿山”“集采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的描述,让学资源勘查工程的何波动了心。那时的何波或许没想到,这个选择会让他与高原结下不解之缘。“中国黄金集团是央企,加上我之前跟着地质队在那曲无人区做过青藏专项地质探矿,对高原地质有感情,就毫不犹豫地来了。”何波回忆道。

何波并非没有其他选择——“那时候考公务员比较容易。”但他最终选择了矿山。“我学的专业是资源勘查工程,想离自己的专业近一点。”

这份对地质工作的热爱,早在高中时期便已生根——“当时学过李四光的文章后,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质勘探充满向往。”而家族中“搞煤矿的长辈”,更让何波对矿山多了一份天然的亲近。

彼时的西藏华泰龙公司,正如何波回忆的那样,“从无到有,开天辟地式发展”。而何波,也成了这场创业的“原住民”。

初到西藏华泰龙公司,高原的挑战远比想象中严峻。驻地海拔5000多米,冬天气压常低至500百帕左右(夏季仅600多百帕),冬天呵气成冰,夏天紫外线灼得人脱皮,而稀薄的空气让何波“天灵盖的裂缝都能清晰感觉到”。

在何波看来,比起身体的挑战,更难的是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如今何波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才两岁多。他坦言:“他们的成长,我基本没参与过,每次休假回家,孩子都长高一截。孩子叫爸爸时,我心里其实挺难受。”

即便如此,家人还是给了他坚定的支持。“家里没有干扰我的选择,还让我在华泰龙好好工作,不用担心家里。”

这份理解,成了何波扎根高原的温暖支撑。每次休假回家,他便抢着送孩子上学、给老三换尿布。“让爱人多睡会儿,她比我更辛苦。”

就这样,怀揣着专业的理想与家人的支持,何波毅然踏上了这条通往高原的路。他选择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家”。从那一刻起,他的命运便与这片雪域高原、与西藏华泰龙公司紧紧相连,开启了一段关于坚守、成长与奉献的漫长旅程。

成“家” 从技术员到副矿长的成长之路

“从一个草根技术员,到现在的露天分矿副矿长,是西藏华泰龙公司给了我展示能力的平台。”何波的成长轨迹,正是西藏华泰龙公司从一无所有到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发展缩影。

14年来,从技术员到副矿长,何波的岗位在变,但坐标始终未变——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产一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刚入职时,何波从最基础的地质技术工作做起。2011年8月,何波在牛马塘和铜铅山从事露天生产探矿钻孔编录,短短3个月就独立或带领团队完成9000余米钻孔编录,还精准完成了矿体圈定、矿岩界限划定等系列工作。

基建期的艰苦,成了何波成长的“磨刀石”。“那时候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每天在山上待十一二个小时,除了休假基本都在山上。”

2013年起,他先后担任采样组组长、地质组组长,独立指导完成井下巷道地质编录1万余米,推动采样改革与供配矿调整,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他调至露天采矿场后,开始参与现场管理,负责矿石调配与运输协调。

何波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2016年至2019年,他担任矿长助理期间,为支持二期选厂全面达产达标,带领地质技术人员日夜奋斗在一线。每天上山第一件事就是按照矿石质量组织好供矿配矿,与选厂协商供矿事项,“看好每一个矿堆,不让矿石流失一点到排土场。”他带领团队依据地质模型和现场经验确定取样范围,通过潜孔钻炮孔取样两次圈定矿体,精确确定三级矿量及品位,对矿块分类统计,以扎实技术保障生产矿量需求,真正做到了“多出矿,出好矿”。

“那段时间最忙,每天待在山上十一二个小时,困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何波说,“最极端的时候,一周没下过山,吃住都在山上。”

2013年,何波参与高原通风研究项目,作为核心成员荣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荣获“拉萨市五一劳动奖章”,何波的每一步都与西藏华泰龙公司同频共振。

“物质、能力、职务,以前不敢想的现在都有了。”何波感恩华泰龙公司的培养,更珍视这个“家”的温暖。

守“家” 以严谨与担当筑牢安全防线

2019年,何波通过竞聘成为分管安全的副矿长,他也由此迎来了职业生涯中压力最大的阶段。“我的头发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掉的。”

当时,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工人追求产量、多拉快跑,导致“三违”现象频发。“只要你睁开眼睛,就能发现各种‘三违’隐患。”更棘手的是,一旦处罚,工人很不理解。罚款后工人甚至要‘骂娘’。”何波说。

在何波看来,安全是矿山生产的生命线,更是守护“家人”的底线。他坦言:“一旦发生事故,无法面对工人的家人,也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

在何波的推动下,2019年至2021年,西藏华泰龙公司露天分矿编制完成《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岗位隐患排查处置清单》等文件,推行安全确认制,严格落实车辆运输管理制度,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连续3个月内未出现同类违章就返还罚款”的创新举措,既严肃了纪律,又激发了工人的安全自觉。3年间,他累计查处“三违”895人次,整改隐患1542项,用铁腕与温情筑牢了安全防线。

“安全管理规定伸手伸到20度,就要伸到20度,多1度也不行,少1度也不行。”这份严谨刻在何波的骨子里。在他看来,搞生产技术必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安全管理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

但生活中的何波却判若两人,同事们都说他是“工作中最严谨的人,生活中是超随意的‘活宝’”,这种反差恰恰体现了他对“家”的用心——工作中护大家安全,生活中给小家温暖。

恋“家”   以情谊与精神共筑家园

在西藏华泰龙公司,何波不仅收获了成长,更收获了胜似亲人的情谊。

2013年的一天,何波因高原反应晕倒在山上,心肌缺血加上频繁在高海拔区域往返,人一下子就扛不住了。

醒来时,同事们正焦急地把何波送往医院,接下来的20多天里,大家轮流陪护。“那会儿他们就替代了我的家人。”说起这段经历,何波眼眶微红。

这样的情谊在日常工作中无处不在。“相处时间比家人还长,一起工作与生活,感情深着呐。”何波说,在西藏华泰龙公司这个“家”里,有太多并肩作战的“家人”。

这份“家”的温暖,更源于精神的传承。

在西藏华泰龙公司,老西藏精神化为“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5300精神。作为5300党支部的一员,何波对此深有体会。“在西藏华泰龙公司,每一个人都将5300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信没有啃不了的硬骨头。”他说。

何波把这种精神融入日常,带领团队像愚公移山一样为国家创造价值;对本地藏族员工悉心教导,进行技术培训和讲解,逐步实现干部本地化,为分矿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积极协调和监督民族团结工作,让“民族团结”成为西藏华泰龙公司的底色。

如今,何波在高原已坚守14年,高原的风雕刻了他的坚毅,也沉淀了他对“家”的眷恋。正如西藏华泰龙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娣所说:“何波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技术水平扎实,是5300精神的典型代表。”

夕阳下,露天采坑的轮廓在余晖中格外清晰。对何波来说,西藏华泰龙公司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所,这里有他的成长足迹,有他的战友亲人,“华泰龙就是我的家”,这句简单的话,将继续陪伴他在雪域高原,书写更多关于坚守与奉献的故事。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